客服电话:18855113454
李元茂
备案作品:246幅关注:211060
http://artist.lym.zhuokearts.com
扫描进入艺术家微官网
简介

        李元茂,文物鉴定家、书法家、治印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央视《鉴宝》、《寻宝》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西泠印社社员,海南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海南省书协四届副主席,现定居北京。其于书画鉴定学五十余年,鉴定书画、田黄石等印石百万件之多,对收藏界产生巨大影响。    
        其自幼接受国学教育,攻书画鉴定学、金石学、书法学、古文字考据学,讫已过半个世纪。1973年调入山西美术工作室从事专业工作。1983年偕同仁创办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任所长 。1991年调任海南省博物馆业务馆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百寿印存》在1982年以国礼赠朝鲜金日成元首。1987年名字被载入印学史册《中国印学年表》,其于书学的贡献在于创立草篆体系,故一字至千万字淋漓挥洒、皆为心出,浑为统一,将篆法推向新的境界。被载入《中国当代书法史》、《中华当代书画艺术名家典藏》等专集多部。
        为各级博物馆馆藏文物鉴定、定级,海关、公检文物司法鉴定,参加央视《鉴宝》、《寻宝》专家团的鉴定点评。在清华大学、中国国家画院、鉴宝大讲堂及应邀赴全国各地讲授书画鉴定学。发表鉴定论文近百篇,有专著《名石治印》、《古书画仿制研究》、《书画鉴定学讲义》、光盘《旧书画的改造手法与仿真》等多部行世。

 

李元茂年表 : 
        1954年,11岁,日课:前半年柳体大楷、欧体小楷。家母常氏生胃病年余,经常到名医宁绍武先生处治疗,先生是山西省著名中医,学问殊深,又是家父儿时同学。首次到先生家见其诊所的墙壁上挂的都是名人字画,也有他本人写的书法,使我很是敬仰,后来才知其是省城有名的大书法家。我很想拜其为师读旧学,经父母协求,得允。是年中秋,由家母带领正式拜宁先生为师。先生赠以《幼学琼林》(明程登吉撰)及《李氏蒙求详注》(陈枫阶注)二书,在先生指导下诵读之,并以《增广贤文》等朴学蒙学典籍教之?⒉贾靡宰椤夺簧奖芳爸锌毒懦晒繁剂傩础J殖端滴摹芬煌ǎ悄壬贾玫模恢渴鬃饔茫衔嵌嘤啵壬嬖唬貉ё运滴奈荆此滴木徘傥迨郑招慈儆啵辉驴杀椤0驯始榷ǎ右粤僦山ソ诠拧H魏巫纸园ㄔ诓渴椎敝校渴滓宦遥鲎纸源怼2⒏妫翰灰诵次宕绱笞郑灰硕啵?0个就行。遂一心临读说文。
        1955年,12岁,日课临读《九成宫》与《峄山碑》;诵读《幼学琼林》、《千字文》;各一周到宁先生府上交仿本作业,问何以写大字与写小字?宁先生示曰:写大字是练眼光放宽,写小字是克服难度。因为篆书不难于大而难于小。是年,家母去世。家母常氏讳香君,教员出身,童养媳,八岁进家门,十五岁与父亲完婚,生四女三男,元谨、元琳、元凤、元瑜、三妮、元瑛、我最小。家母天生聪颖好学,自小在先父身边,教以习古文化,后考太原师范,毕业后当教员,抗战中参加革命,任清徐县抗日政府妇联秘书。解放后参加扫盲运动,积劳成疾,终得不治之症。家母生前两个愿望,一是望我成为有知识的人才,二是要我回归李氏家族认祖归宗。父母曾详解家族姓氏的缘由:家族李姓世代祖居山西太谷县白燕村(古箕城),属箕子庶传之后。明末清初祖宗李金王迁至徐沟县南里旺村另立新营,留兄弟李银王一支仍居白燕。光绪三十年,因先祖外出未归,其继母逼祖母改嫁。无奈携七岁子(先父)嫁于徐沟县王答村乡役杜某(活随,即长大后仍归李家),先父被养大****随杜姓。1943年,先父做地下工作复化姓为李,人称李先生也。我在解放后为杜姓入学读书,家母要我认祖归宗,1955年遂易李姓。其他兄姐因已投入社会,无法易姓,仍维持杜姓。家母的逝世,悲甚,发奋读书。
        1956年,13岁,日课:临读《九成宫》与《峄山碑》,辅以欧阳询《皇甫君碑》。经宁先生介绍,复拜太原郭伯英先生教以临摹汉印,郭先生指示购一部《印章集说》来读;拜山西博馆高寿田馆长为师学习画山水,临《芥子园画谱》,聆听鉴别书画真伪的知识。开始诵读《仪礼韵言》(清乾隆学人安徽檀萃撰)。在宁先生的授意下抄写《说文句读》第二通。是年又结识一位叫做应祯的老者,后拜其为师,学习刻治真印及干支公历计算法。应师傅是一位功夫极深的有道者,是他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暑假期间,随先父、先祖母到北京去看望大姐一家,大姐住西单北大街辟才胡同71号中央组织部宿舍,与齐白石老人家住同一条胡同,曾随姐夫郭耀廷看望过齐白石老人两次。求齐白老评点过所临的汉印。暑假期满回到太原,去看望应祯师父,锁门,同学任双喜告曰:你师父死了,给你留了一个纸条:努力学习,不可出头。落款:印真。后来我专写《《追忆印真师》》来阐述他的事迹。 
        1957年,14岁,日课:临《九成宫碑》与《张猛龙碑》、篆书《峄山刻石》;背诵《幼学琼林》、《千字文》。由宁先生解读元吾丘衍撰的《学古篇》,通过三十五举的识读,将字源、辨伪、小篆、石鼓、钟鼎、隶书、碑刻、印章、洗印等基要领悉数心记。是年,初对碑刻感兴趣,遂通读方若的《校碑随笔》,把上自周秦,下讫五代的石刻的损泐情况,拓本的先后新旧及以对翻刻本的区别等作了粗略的了解。
        暑假期随叔祖李本富、鉴赏家冯之春应邀赴京、津、沈为友人掌眼书画碑帖。在津门刘家见到一件高房山《春云晓霭图》,有乾隆诸玺,乃摹本的摹本。从中知悉书画作旧的知识,提高了识别书画真伪与高下的能力。此次出门见识良多。从津门回到太原,在高寿田先生处认识了古董前辈小老高,他到博物馆卖碑帖而得识,他为我收集了不少的书画碑帖。同年,在博物馆结识梁俊先生、刘永德先生。
        1958年,15岁,日课:楷书《九成宫碑》、北魏《张猛龙碑》,篆书秦《峄山碑》;同时学习郭伯英老师的魏体书法、摹汉印。是年,学校的学生们也投入了大战钢铁,一边上课一边上山背矿石回校练钢,可支配的时间不是太多。但仍能坚持读书,还能临些碑帖。宁先生又赠以《书目答问》与《三才略》二书,《书目答问》较深,是清两广总督张之洞所编,收书目约两千余种。宁先生说,不一定全部用得上,只是大约知道那些书应归于何类以及其有何重要性就行。即用月余时间仔细阅读了《书目答问》,初步知道了读书门径。其中金石部分的《金石录》、《金石录补》、《金石萃编》等可视为《学古篇》的深入与细化的书。《三才略》是清光绪间湖南湘乡人蒋德钧所编的,大致能从书中的恒星图、地球图、历代统图、史论略中大致领略了天文学常识世界地理及世界历史的常识,比《幼学琼林》中的天文地理部分更加详尽而深刻。秋天,购到明甘旸《印章集说》,细读之,将各朝各代的印章以及印章的材料分类有了详细了解。
        1959年,16岁,日课:写柳公权《玄秘塔碑》和颜真卿《家庙碑》。通读清冯武《书法正传》十卷,该书包括技法,如永字八法、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欧阳率更三十六法等;各家书论、书家小传与名迹原流等。确属学书法的好书。是年五月,饭店吃饭开始收粮票,同学们都开始喊肚子吃不饱,我常以读书解饥。暑假期间,复随叔祖及冯之春先生又赴天津看书画,一切食宿皆是对方供给。在津门刘先生家见到一件明季《清明上河图》粉本,叔祖说:“此乃明季之物,乃真品粉本为底本所为也。”又云:“照此粉 本绘出,则时有草草不经意处,然有自然之妙也。”在津门范公明甫家见到范宽《行旅图》仿本,较之范宽《溪山图》小了一圈,墨笔,然古气逼人,似有色。叔祖断为临本。此行过目古书画数件,诚感眼界大开,收获巨大。 
        1960年,17岁,日课:临魏《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等。通读张彦远《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最初就是书中《论画体工用拓写》知道了古代复制绘画的情况。从历代画人传中,得知鉴定书画要以时代为序,开始注重书画材料的研究,到年底,已能初步鉴别书画的真伪;摹古印已超过一千方,前半年临《说文句读》一通,夏至临完。临《九成宫碑》、《张猛龙碑》与《峄山碑》各一通。根据《仪礼韵言》一书为引试读《礼记》,感觉文法很深,且用不上。但内容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及,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内涵丰富、翔实,逐步有了感觉,终对本人的人生影响很大。过目书画已数万件,初步能看出真伪,并能知其原因。
        1961年,18岁,日课:临魏碑《郑文公碑》、汉《礼器碑》。读包世臣《艺舟双辑》与康有为《广艺舟双辑》有抑唐碑扬魏碑之意,因临《张猛龙》与《郑文公》,但从临写中领会须变体方能应用,如郭伯英先生书法的结体、笔意多从《张猛龙》来。八月,报名参军,其目的是军队不饿肚子,但参军后虽每月45斤粮食,仍感饥饿,开始很不习惯,且想离开部队。有一次指导员讲话说,我们现在饿肚子是在还苏联的债,作为军人要拿出行动来。听后大为感动,顿时不觉饿了,并能安心读书。从此,虽失去很多的自己支配的时间,但是却能挤时间读书写字,借此能记牢许多的人和事,如《历代帝王年表》及各种初学书目以及如经学家、史学家、金石考据家、书画家等各类人物的传记、生卒年及重要事迹、作品、纪年等,都是在那个时代精读细研、牢记不忘的。 
        1962年,19岁,日课:开始临写行书《怀仁集王圣教序》宋拓墨皇影印本,此为宁先生布置之书法课程。告曰:此本虽不及兰亭,然临书家必不可不从此入手,与兰亭互观尽其变化,此乃有唐一代行书家之必由之路也。通读祝嘉《书学史》及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是书可视为《历代名画记》的续作,卷一有叙画十六篇,记三十家画学著作;述画学之精意;述气韵“本于心源,发于思情。”述李成、关仝、范宽三家,述黄荃、徐熙之异,皆有独见。卷二至卷四为《纪艺》,记处会昌二年(842)至熙宁七年(1074)凡二百三十二年间之二百八十四人传记,述其事实,不加品评。卷五为《故事拾遗》,记述李唐、朱梁等有关故事二十七则;卷六为近事,记赵宋皇朝、孟蜀、江南、大辽、高丽之事三十二则。末则为《画》,斥方术怪诞之谬,明画之正道。从是时乃至文革中过目大量的古代、近现代书画。一有机会就赴博物馆观摹鉴别古代书画。
        1963年,20岁,日课:临写草书《过庭书谱》。是年通读了宋时朱长文编的《墨池编》上中下卷,有谈笔法如:李斯笔法、钟繇笔法、魏恒四体书势、王羲之用笔、唐太宗笔法等。杂议:载各家身份、擅长、特色、风格及书论、故事、名家、品评等。品藻:品评各家书风等级、载善各体书者分神妙能三品。赞述:时代之书风、各家书赞,评其气格。宝藏:各书法名品的具休实况、规格、收藏实况,碑志记录。碑刻:述各代之碑刻,著其年代、地点、书者。器用:笔、砚、纸、墨等无不记载。各方面的基楚知识皆从书中学来。二月,赴兰州学习半年,能有时间到博物馆观摹书画,到书市去看书。
        1964年,21岁,日课:临写草书《过庭书谱》。配合《墨池编》通读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知道宋以前书画的流传情况,对每代书家事迹,所书作品名称及御府所藏数量得以了解。《画谱》所录宋内府所藏魏晋以来名画凡二百三十一人,对考宋宗室诸家之传事、风格尤为重要资料。是年研读了邓椿撰《画继》十卷。是书为继《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而作。所收画家自熙宁七年(1074)起,迄乾道三年(1167)止,共二百一十九人,各为传。论远则品评绘事,论近皆记宋代画家杂事。
        1965年,22岁,日课:临《怀仁集王圣教序》及《兰亭序神龙本》。篆书写《石鼓文》。
        是年多出差,参加举办全军的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到185团、181团、186团及师部巡回展出,占去半年时间。抽暇手抄《书法津梁》一册。继读元·汤垕撰《画鉴》一卷,是书为鉴伪之要籍。以鉴别真膺为主,辨其真伪以画之笔墨、气韵高下而定。所记之画始于吴、迄于元初,分吴画、六朝画、唐画、宋画(附国朝画)外国画五类。画家按先后编次。读清周嘉胄撰《装潢志》一卷。为周氏在修复书画方面的切身体验,既写装潢史亦谈技法。有辅助鉴定书画真伪作用,且能断书画之下限年代。全书共分四十二则,有: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妙技,优礼良工,宾主相参,审视气色,洗,揭,补,衬边,小托,全,式,镶攒,覆,上壁,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囊,染古绢托纸,治画粉变黑,忌,手卷,册叶,碑贴,墨纸,硬壳,又方,治糊,用糊,纸料,绫绢料,轴品,佳候,表房,知重装潢,题后,裱褙十三科。所述完备、精到。因不愿在部队长期干,是年底复原。
        1966年,23岁,日课:临《集王圣教教序》、文征明《滕王阁序》。是年从陆军62师复原到新疆建设兵团十师187团政治处任干事,时间很多,能读书临帖。读书元·夏文彦撰《图绘宝鉴》五卷,是书有六法三品、三病、六要、六长、制作楷模、古今优劣、粉本、赏鉴、装池书画定式、述历代名人名画等十篇;记载吴、晋、宋、梁、陈、隋、唐、五代、两宋、元及外国诸画家一千五百余人;其中所录条目之出处,实有今已不传之本,大有存其佚之功。又读元·盛熙明撰《法书考》八卷。会萃诸家评论,详辨名迹,记载书家分上中下品。辨古则述碑刻、法帖、篆隶真草及文章。述字之来源与用法,学古文、籀文及篆隶真行草之法。笔法分操执挥运之法。布置、肥瘠、风神,分情性、迟速、方圆。并有工用,分宗学、临摹、丹墨。对考历代形式、风格有很高参考价值。
        1967年,24岁,日课:临读《曹全》、《礼器》、《史晨》、《衡方》四碑。是年,由新疆回到太原,社会上到处武斗,无以找到工作,然无事可做,但能在家临池读书,值以2元钱购得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部20卷(开化纸本),收著录图书3470种。遂通读,每记书目注明日后将逐步阅读原书。余时常去宁绍武、郭伯英二先生处请教书法与碑帖古籍,宁先生赠以赵铁山题签的《汉隶分韵》与《缪篆分韵》两书,与《曹全》、《礼器》、《史晨》、《衡方》校对临之。平常日课为摹汉印及流派印。读明朱谋垔撰的《画史会要》五卷。是书收载各家画法,记自三皇五帝至明代的绘事、画工、画家。又读清·徐沁撰《明画录》八卷,可视为有明一代画史。仿《宣和画谱》体例,概论是门或此类画科由来、流派、名家、流派画风、明代画家之优劣悉数尽载。共记724人,此观察明代数百年的绘画概貌。又读清张庚撰《国朝画征录》书记清初至雍正末年画家合计466人。人各一传,或合传。记其生平、师承、擅长、画法、画论、品评等。余时,常去太原文物商店与前辈王福元、刘庆云、王清祥等先生坐谈,有时常遇到画家刘子麟先生。在宁先生的指引下,寻访了太原的老拓碑手王清祥的胞弟王清正先生,先生山东人,亦拓碑老手,惜乎其若多的碑帖被红卫兵抄走,返还无日。后来得知在太原文物商店保存,经过落实政策,一年后反还个人时,将其三千余通碑全部购买。
        1968年,25岁,日课:临读了王羲之《十七帖》中凡二十七帖134行,共计1166字。由十七帖的临读延想到对王羲之其他帖的研读,首选宋初的《淳化阁帖》;临右军各帖,知其字势无美不臻,且每帖必有独胜之处。然不慎之则极易涉于侧媚之习,然十七帖之胜处在于盘曲而不阿,尤妙于能在盘曲处以正大出之,不使堕于侧媚矣。
        是年除了到宁绍武、郭伯英二先生外,又常去高寿田先生处请教绘事。高先生开列了读书名单,照单笕而读之,元周密《云烟过眼录》。明詹景凤《玄览篇》、李日华《六砚斋笔记》、《紫桃轩杂缀》,还有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等。是年,除读书,还能到祁县、太谷、平遥各县搜寻古迹书画。见到较好的书画有宋巨然《万壑松风图》轴的摹本和宋祁序《江山放牧图卷》仿本,都是在太谷孙家见到的,普通的清代书画非常之多,明四家与明晚董其昌、陈老莲的书画的大多不真,清代小名家乃至海派名家多为真迹。通读了《周易注疏》。在宁先生处结识文物商店经理尤介成先生,之后常到其处请教古砚事宜。又结识省图书馆赵建邦先生,在1962年他曾帮助老省长郑林先生组织省书法学会。结识邓明阁先生,并与之借阅时人印稿资料临读,闻其言及构置刻治,似觉不妥,待请教宁绍武先生及郭伯英先生时,均认为治印需求内变,外变之路万不可涉,因属工艺美术设计范畴。好在未受其影响。宁先生还介绍结识书家陶伯行先生与有名的“古董王”先生,一直不知其真实名字,来往数载皆不知其真实名字。
        是年,摹古印已超过二千方,创作刻治了《石刻百寿印存》意在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1969年,26岁,日课:研读《淳化阁帖》10卷,该帖共收录了自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上木刻制,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 人的420 篇作品,称为“丛帖始祖”。其中第六、七、八卷是摹刻王羲之墨迹的专卷,共收录王羲之的帖170种。然选帖者将伪帖选入也不在少数,学者们多将责任归于时任翰林侍书与侍读,值更于御书院,负责主管选帖的王著。但选帖工程浩大,情况想见十分复杂,伪帖的选入不是能由谁来承担的责任。一部御制丛帖,乃立项工程皆由皇上绝非王著一人能够定夺拍板,选入何帖但至少《淳化阁帖》即开启了刻帖风气,为古名迹流传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是年,初读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二十卷。
        是年,社会各界大联合,厂矿企业恢复生产正常上班。自然也少了许时间,但对绘画的研究却更加深入。主要研读元《云烟过眼录》二卷,对各家评价精当,并能正史之失误,间有鉴别。对题款、印鉴、装裱均有议论,于古书画鉴别可为重要之书。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篇》中有对名画之笔记六百余条,题跋近四十条。著录多为真迹。论述某派某家之笔墨技法精当准确,言之中肯。对鉴别古书画极有启迪。
        1970年,27岁,日课:临读《石鼓文》拓本与双钩本、摹写、临读。双钩本是宁先生在年轻时双钩并赠与的先铎本,拓本是清朝所拓,仅存三百余字的残本。临读《何道州临汉碑十册》挑选其中《武荣碑》、《石门颂》、《张迁碑》等三种临读,因为经过识别,何氏的笔法都是大同小异,皆用一种战笔临写,在临读时弃之,亦知临一种皆可旁通他种。读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知其对画家六法解悟印象极深:“画家六法,一气韵深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邱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生,皆为山水传神矣。”在太原古董商小老高处见得 宋黄居采·《山鹧棘雀图》轴的摹本,明朝老裱头,可断为明朝苏州片中精品者。是年,在太原重机厂举办的“阶级教育展”的图片上写说明词。研读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九卷,该书起自三皇五帝,至辽金大元之书法家无不备收,如书所言“凡圣贤帝王公侯卿相及名士大夫以书法**者,辑为小传”继读朱谋续编一卷收录明代书家,附九卷之后。后起草《书法篆刻讲义》以备讲课。通读李隆基注宋邢昺疏的《孝经注疏》九卷。是年,老同学李守检引领董捷胜先生来访,董先生是太原警备的军人,藏书甚多,一有时间就去其处读书。
        1971年,28岁,日课:临读《汉袁安残碑》、《汉袁敞残碑》这两块碑是东汉时期的两块篆书碑,很残,袁安碑仅存十五字,袁敞碑仅存70字,总共有八十余字,但金石味极强,是篆隶之间的桥梁。是年,研读明·陶宗仪撰《辍耕录》知为画史、画论、画法、印章制度、书画装裱等方面资料,均可资鉴别古画之用。读李日华撰《紫桃轩杂缀》知道了许多原本不知道的论画,杂记、轶事异闻。清·周亮工所撰《读画录》以传记体例记载自明万历至康熙初所交游之画家的生平大略,有品评其笔墨特色,有记其遗事轶闻者。立传者七十六人。无传者六十九人。并有代笔伪作者,如董其昌、邹衣白、程孟阳、渐江、王石谷、杨龙友、马士英等人,可资历鉴定书画之参考。又读清初姜绍书撰的《无声诗史》七卷,著录画家及兼及画者四百余人。论诸家有灼见而通达。足与朱谋堙《画史会要》、徐沁《明画录》、周亮工《读画录》、张庚《国朝画征录》(明部分)参证。是年多写毛主席诗词,备刻成石刻。兼任太原重机职工业校书法篆刻教师,文革后期山西省城唯一的书法篆刻专业教育机构。通读了汉赵岐注、宋孙奭疏的《孟子注疏》十四卷。是年,叔祖李本富逝世,得知后十分悲痛。
        1972年,29岁,日课遍临《邓石如篆书十五种》,此册是向宁先生所借。是年初,借调至山西省美术工作室展览部协助办展。开始读书画文献史料。重温了张彦远《法书要录》,欧阳修、宋祁《唐画目》宋人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蔡绦撰《铁围山从谈》六卷。知蔡氏其在宣和间为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对宫中事知悉诸多,与当权贵诸如王诜、赵令穰来往甚密,对徽宗及画院之事了如指掌,所记尤可征信。又读明汪砢玉《珊瑚纲》、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吴其贞《书画记》、安岐《墨缘汇观》、吴升《大观录》及清中叶钱杜的《松壶画忆》等。创作了《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石刻》,由宁绍武先生题字《元茂铁笔》,老省长郑林题签。赴福州寿山考察田黄及寿山石三个月,对田黄石的具体产地作了详细的考证与探求,对田黄石的准确的进行鉴定,满足了我多年的愿望。研读清高兆《观石录》、毛奇龄《后观石录》。通读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是年,老省长郑林先生被关押六后解放回家,我与宁先生去看望他。之后常用自行车载其到各书家处走访,到董捷胜先生处读书。是年结识画家林凡先生、山西大学副教授王绍尊先生,常与之谈论治印与书法之事。绍尊先生是白石老人弟子,治印与白石相似,但亦无古法可读。
        1973年,30岁,日课:临写邓石如篆书三月余;临赵铁山《阎百川对各训练班降旗训话》讲得哲理较深,由于欣其哲理观点,又喜铁山师祖的字故临之,约二月余。时有赵承楷君来办公室见之,惊呼:怎么还敢把这个拿出来?对曰:字喜欢临、辞喜欢读,不会出问题的!每想起来,记忆犹深。
        是年1月,创作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石刻》在太原市、山西省书法篆刻展览会 展出。八月,正式调入山西省美术工作室(山西省美协),从事书法篆刻的专业工作,并主持山西省全省的书法篆刻展览工作。拜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攻古文字考据学。张先生指出:一个篆刻家同时应是书法家,同时也是文字学家。先生又教以读书之法,专开列书单:《尔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宋郑樵《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王国维《观堂集林》等。此后十年间,就以上典籍反复砧研,初明经史子集及古文字考据之学。通读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研读了清桂复《续三十五举》与番禺黄子高的《续三十五举》作了比较,二者各有千秋。桂复订正了《缪篆》的“缪”字的发音不读缪误之“缪”(去声),而读“绸缪”之“缪”平声。黄子高认为,学篆以说文为本,按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日写三百余,一月可遍。把笔既定,然后再加临摹,方可渐进于古。又曰:学篆须由大字入手,自寸而尺,若先从事于小字,便少展拓。回忆当初宁老师的话,即是此语。今年故宫重新开放,10月后即赶赴观摹读画。是年,开始与朱关田先生书信往来。 
        1974年31岁,日课:临读金文《毛公鼎》、《散氏盘》;临读汉篆《少室神道阙》、《开母神道阙》等。偶尔创作写意式的草篆。详尽通读了《尔雅注疏》。明晓了《尔雅》的训释经学词语的功能最为明确,专讲训诂经文,想要真正读懂四书五经非赖是书帮助不可,清儒研究训诂之学,皆赖之。为读懂《尔雅》,同时又读了清吴玉搢《别雅》,它是完善《尔雅》的著作,它是收录形音岐异而意义相同的词撰成的。还读了戴震的《方言疏证》,王念孙《方言疏证补》,周祖谟的《方言校笺》,都是完善《尔雅》的训诂书。是年底开始详尽的攻读《说文解字》。在太原上肖墙马家购得一部郭沫若编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此书为郭氏手迹影印,其将西周时代的铜器,作者对图录所收324器铭文先释成今字,加以标点句读,然后考释其文字,解说其文义。再根据器物本身推定其所属的王朝年代,参验以字体、辞例、形制和花纹,将东周时代的铜器,根据其铭文中所表现的国别,分别为三十馀国,而每国之下依时代先后为序,分列东周诸侯之器凡一百六十馀器。如此则八百年周代的铜器,条贯於年代与国别之下,从而可以看出先后时代、不同国别中铜器形制方面与铭文方面的发展与影响。
        1975年,32岁,日课研读《大于鼎》、《虢季子白盘》;是年通读《说文解字》。张先生指出:“治文字学《说文》最基楚。”古今字体是以篆字为分界。小篆文字数量少,据“汉书·艺文志》载,只有三千三百字,许慎将古文、籀文等古字合在一起著《说文解字》,只得九千余字。但是虽文字数量少,分部却多。后体字中的相近字形,在篆字中却未必相像,且字义也相差较大。要弄清古今形体的变化规律,非从专讲字形的《说文解字》下手不可。在读《说文解字》的同时,又读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补充《说文》的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丁佛言的《说文古籀补补》、强运开的《说文古籀三补》。清末王同愈依据黎詠椿《说文通检》等。临写了李阳冰篆书《三坟记》清季王虚舟篆书《阴符经》及钱钻、孙星衍、洪亮吉的篆书。9月,作品入展“山西杭州书法联展”。担任山西书法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团长由朱焰担任,成员有王朝瑞、王安盛、王留敖、刘秀萍,出访杭州西泠印社及沙孟海先生、陆维钊先生。代表团在京由北京铁路局副局郎觉民带领访问北京荣宝斋,考察了该店的木刻水印技术,复制的《韩熙载夜宴图》与《清明上河图》。通过郎局长的关系,在中国书店以内部价购得黄宾虹《美术丛书》20册及《佩文斋书画谱》在书画印理论典籍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用不着东借西借看人脸色。通读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是年,沙孟海先生为书斋“徐徐斋”题匾。 
        1976年,33岁,日课临读《泰山石刻》、《琅琊台石刻》,小楷欧阳询《虞恭公碑》、《姚恭公碑》。对于古刻小楷旧拓,古人以有骨有肉更有血者为上品,尤其以妙能传血者为神本,是本虽影印宋拓,观之精神也好。是年,在通读《说文解字》的又读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该书实为考古书字义的重要著作。是在《说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七千多字,按古韵及形声声符排比,每个字头分楷书和小篆标出,各就字形构造考明本义及古书中通用之义,分列为“转注”、“假借”二目。得知所谓“转注”就是词义的引申;“假借”则是通假字。是年,认识了古董商人郭洪州先生,郭先生山西平遥人,能看瓷器、玉器、金石印章等杂项。眼力好,学习到很多的鉴别知识。又有缘结识了先父的故旧崔耀南先生。其早年与徐向前、薄一波同窗太原国民师范,从政后任将军、知静乐,与120师贺龙共创抗日辉煌,全国解放后任太原体育场场长,山西隰县师范的美术教员。其书法高妙,学问殊深。遂拜其为师,每日朝夕相处,随其学习佛学与玄学。与其说起印真师的事迹,其甚惊言,昔知静乐时,认识印真,知其原在五台山出过家,后又还俗,并言其法力甚高,为世外高人。由其带领结织陈兴邦先生,亦徐向前、薄一波太原国民师范同学,父亲的故旧。向其转让得通《故宫周刊》及《故宫书画集》等百余种民国出版书画古籍善本。之后陈先生常至舍下,向其学得很多知识。读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请沙孟先生为崔先生写条幅;为太原惟一的书法组织“太原重机书法研究组”题牌。 
        1977年,34岁,日课:临读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与《定武国子监本》,神龙兰亭为墨迹本,监本兰亭为拓本,然世评监本兰亭即太学本,为定武重刻本中最佳者。临神龙本可得兰亭之风韵处,临太学本可得兰亭沉稳处。同时阅读了郭沫若先生1965年《文物》杂志发表的关于《从王谢墓志的出土论亭序真伪》一文,又读了高尔适先生的《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两篇文章。认为这是一场错误的论战,碑与帖不是一回事。然临帖不应受这场论辨的影响,应与其他版本的《兰亭序》以及王羲之的其他帖参照进行。是年读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知道了识通假、明训估,识通假、通声变之法,必由声韵以通训诂,然后知假字、本字,方能辨别无误。明训诂就是明白文字训诂的方法。结合训诂通读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较之十七年前读之容易了许多。家藏三千余旧碑帖由上海古籍书店收购。
        是年在研读《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的同时,并重温《校碑随笔》,参照清王昶撰的《金石萃编》识读了汉碑碑文九十七种。阅读老子《道德经》。结识天津乔栗成先生,乔先生是惟一与康有为打过交道的人,在先生的介绍下,又结识吴玉如先生与王学仲先生。
        请沙孟海先生为董捷胜先生写条幅。为崔耀南、徐文达二先生写条幅。
        1978年,35岁,篆刻作品开始发表在《山西群众文艺》第二期。
日课:反复写读王羲之《上虞帖》、《长风帖》、《游目帖》、《此事帖》、《大道帖》等,创作篆书书法作品中堂与条幅;写小楷作品《心经》、《金刚经》。是年,组织与参展了“山西省书法展览”。读王引之《经传释词》方知能解决通文法(虚词)的问题,能订前人之误解,知道古人造字,一字一义,字义明确。社会发展,字义引申,展转假借,趋于概念笼统。在读经籍的同时,读了清俞越的《古书疑义举例》解说古书疑义。举例八十八条,寻义例以读经籍,纠纷之处当可立解。王念孙、王引之所著《广雅疏证》可明训诂(实词)之事;王引之《经传释词》能订正前人的误解,研读了王念孙《读书杂志》和王引之《经义述闻》知道了能解决虚实词交汇之事。通读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
        研读清王昶撰《金石萃编》该书书成于嘉庆十年(1805),共160卷,所收资料以历代碑刻为主,共达1500余种,铜器和其他铭刻极少,所收碑刻文字之多,可谓空前绝后。读是书尤其对其体例最感兴趣,题目下注明碑刻的尺寸和存处,汉以前的或篆或隶摹写,碑文之后附有各书所见有关题跋,最后为编者的考释或按语。又读罗振玉刊印《金石萃编未刻稿》3卷,此稿为王昶未竟之作。今后题跋碑刻多参考此书。篆刻创作,将《百寿印存》重新刻治一遍。从第一次创作历时十年,初稿已不足入目,遂重刻制。携带崔先生的书法条幅、小册与山西数人书法到北京地质宿舍请教吴玉如先生,到杭州请教沙孟海先生。二先生一致肯定崔先生的字水平最最高,其余不足观。
        1979年,36岁,日课:临读王羲之《初月帖》、《行穰帖》,此二帖确实与他帖不同,有运笔轻快,流美自然的特点,流露出了心境。既如此如,写篆何尝不能如此呢,突然想到了秦人写篆书的情景,一定与今人不同,为此萌发写篆时能带有草意为方向,岂不更能体现意韵,遂遍读古人篆书墨迹,在1955年齐鲁书社出版商承祚《战国楚竹简汇编》中,在五十年代出土的荆门包山简、江陵望山简、随州曾侯乙简、信阳长台关简、新蔡葛陵简等战国简书,还有明季的赵宦光、明末清初的傅青主,吴昌硕、黄宾鸿以及前年在北京举办的“日本书法展览”中的日本书家的篆书中都带有草意,遂感到篆书的出路在于变革,将古人篆书墨迹与今人墨迹拉近,把近两千年来一种有意摆落的、近似工艺美术字的篆书,写成无意造形,无意安排的一任自然的草篆。同时揉入有如王羲之《大道帖》那样的奔放驰骋的格调。4月,父亲逝世,终年八十七岁,扶灵柩送至当年做地下工作之太原南郊武宿与母亲合葬。之后,为父亲守孝三年,研读明·王绂《书画传习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集及清嵇承咸《续录》,细读有关各家的记载;读唐杨士勋疏《谷梁传注疏》。
        请沙孟海先生为太原刘鸿起先生请求的“迎泽印社”题牌。
        1980年,37岁,日课:临读王羲之《初月帖》、《行穰帖》二帖的同时,临读王书《寒切帖》、《远宦帖》。此二帖的用笔与《初月帖》和《行穰帖》不同,其点画古拙而带有章草遗韵,与金文大篆相结合创作最为合适。
        读宋沈括撰《梦溪笔淡》。其中书画一门,是书以物说人,见人见物,评论精当,对于山水、花卉、兽毛画法亦颇多独至见解。读是书为书画鉴定开扩了眼界。
        读南宋岳珂撰《宝真斋法书赞》,此书共二十八卷,此书著录了大量晋至南宋人法书,保存了大量史料,其中记录的有关一些北宋皇帝法书,有些是他遣间谍人金境购得的。其中记徽宗书《秋赋》绢本,为“金缕百花装,缥缘朱界,玳瑁双龙轴”,是徽宗时最豪华的装裱。这些都可了解北宋宫廷装潢的情况。又记所见北宋秘阁收藏,所说《张芝帖》为唐张旭书及谢安、夏禹诸书迹,都与《淳化阁帖》相合,可知《淳化阁帖》实即在此“古杂迹”的基础上增删而成,是了解淳化阁帖最重要的资料。总之读是书对今后的书法创作、书画鉴定、修复复制研究起到极为重要的起启作用。在读《宝真斋法书赞》的同时,为了掌握宋代制度典故古迹等,参考阅读了岳珂撰《桯史》十五卷,是书记载其所见所闻的两宋典故、制度、古迹、古物、人物轶事、奇闻异事、外交战事、民俗风情、诗词文跋等。同时参读《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核实其所载的两宋制度与古迹等皆吻合。通读唐孔颖达疏的《尚书注疏》。
        篆刻作品发表于《书法》杂志第二期。至1983年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达200余件次。读书论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一卷,对“用笔千古不易”是说“由一贯万,由万会一”的道理。庖丁解牛批却导窾,迎刃而解,即所谓其中非尔力也。若不明此旨,无论再博搜约取终茫无把鼻,终身为门外汉。 
        1981年,38岁,日课,创作篆书作品。
        通读明·汪砢玉撰《珊瑚纲》四十八卷(四库艺术丛书本)。是书载法书、名画题跋各二十四卷。所收名帖的时代自魏钟繇宣示帖真迹至明董其昌品书,所收题跋文字的数量之多空前绝后。所收名画的时代为自晋迄明,其中明代画目有不见他书所载者多种,收录之详罕见。所跋文字长短各异,但却十分精到。可以说是一部书画题跋的丛书汇集,若将其中每一篇跋文精髓理解应用,题跋任何书画皆不在话下。2月,宁绍武先生逝世,悲痛至极,遂扶灵柩送入清徐祖坟安葬。谢德萍先生访问寒舍。
        读朱和羹《临池心解》一卷,该书为书法技法之书,清咸丰二年成书。是篇虽为短文,但句句金针:“学书须先明源流,次谙法度,次明传习之异同者,书有十体、六体、五体之类以及其所自始也。”这里指的法度就是间架结构以及精神气魄,寄于用笔用墨。对古人“执笔贵紧不贵松”的说法提出了怀疑,认为:“须起笔顿足然后走下,中间略提,至末回顾,庶几心手双畅。”对中铎、侧铎能出不同的效果;对临书摹书之别皆有精到的论述。
        篆刻作品入展晋、冀、鲁、豫书法篆刻联展,在太原、石家庄、济南、郑州巡回展出。
        由岭南四家之一、香港画家杨善深为书斋《徐徐斋》题匾。 
        1982年,39岁,日课:研读并临《定武兰亭国子监本》。《冯承素神龙本》、《褚遂良本》、《虞世南本》、《赵子固落水本》、《独孤僧本残片》、《吴柄藏本》、《柯九思藏本》。将《定武兰亭国子监本》刻制出来。并写出论著《定武兰亭石刻校探》。参阅的资料还有王羲之墨迹本《孔侍中帖》、《丧乱帖》、《平安帖》、《奉桔帖》、《瞻近帖》、《姨母帖》等十余种帖。
        读四库本明·张丑撰《清河书画舫》十二卷。全书以人为纲,载自三国钟繇,迄明之仇英等数十家。收画一百五十五件。体例仿《法书要录》,备录书画题跋、著录及鉴家印记、藏家姓名及见闻之画。采自他书者即注明出处。是书多处论述鉴定书画真伪之法,书中有论画家笔墨风格,不能单以书画款识鉴定真伪的真知灼见。知是书为书画鉴定的必读之书。读宣城施闰章《砚林拾遗》一卷,知自天地来即有此石,故石无新旧,只看近水气多者为上。
        篆刻《百寿印存》刻第二稿发表于《新闻战士》封底。4月《篆刻百寿印》以国礼赠金日成首相祝贺其七十寿辰;校刻了《国子监本定武兰亭石刻》写出了论著《定武兰亭石刻校探》论著。与梁衡、崔耀南等议论创办书法机构的事宜,奔走游说于省领导层。为甘肃省博物馆复制《侯马盟书》朱砂书石片。
        1983年,40岁,日课:写篆字三百,兰亭序一篇。
        偕同仁梁衡、崔耀南、场其群、李德仁、王来和、沈晓英等发起创办了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填补了我国金石书道专业学科与机构上的空白,出任所长。先作民办公助机构,由政府资助三万元起动资金,专门从事书画碑帖的鉴定研究及金石篆刻、材料学研究。8月,论著《篆刻艺术大有作为》发表于《太原日报》;9月,篆刻作品入展“当代篆刻邀请展”,蝇头小楷书法作品朱和羹《临池心解》入展“中日书道家百人展览”在日本崎玉县展出并出版专集。论著《浅谈篆刻中篆字错写问题》赴哈尔宾参加“全国首届当代印学学术讨论会”,入编《当代印学论文选》。着手编著《简化字源》一书。在哈尔宾结识韩天衡先生与陈寿荣先生。读清·顾复撰《平生壮观》十卷,古代书画著录书之一。顾氏祖籍湖南常德,居江苏常熟。精鉴赏,家藏法书、名画、古器物甚富,积三十五年所见,著录成书。书自魏迄南明。画自晋迄明董其昌。体例按时代编次,略记书画的纸绢尺寸及书体、画法,偶记题跋及书画要旨,真膺并收,膺者只注其伪,不详言其故。读书论明项穆《书法雅言》一卷,以书统、古今、辩体、形质、品格、资学、附评、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等十八项分篇,各尽一言中的之妙。资学一篇有言:“资贵聪颖,学尚浩渊,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资不可少,学乃居先。”中乎天份与功夫的比例也。 
        1984年,41岁,日课:写小篆《篆书总论》作品。每日治若干方以应酬办公事。创办的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载入《山西省社科志》。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作品入选《篆刻浅谈》;篆书书法作品入选《中日友好书法联展》,在太原、日本展出,并有专集。是年,郭伯英先生逝世,我十分悲痛,为其诵《往生咒》千遍。写论著《纪念老书法家郭伯英先生》发表《山西书法通讯》第一期。读清·吴其贞撰《书画记》六卷。是书乃为吴氏的随手札记,吴氏为清初古画商人,精鉴赏。以所见所得先后为序,共记录书画1255件(长卷及册页有多至48页算一件者)。叙述以纸绢气色、笔墨,或以画境、画法、气韵、品格述之,再述其款识、印章题跋等。皆以“古人精神式凭之,后人心眼印合之”的望气鉴定真伪的骨董家鉴定之法。读此书有助于研究元以前书画在明末清初仍存于世之状况。是年,由省编委下人员编制10名,性质自筹经费运作,深感如此办研究所,既要搞研究又要搞经营,无法顾及。在省委宣传部的协助下,尝试隶属社科院、省政协、省文物局、省文化厅等,均由体制问题无法接收。遂继续八方呼吁各方面改变研究所的性质与隶属关系。
        1985年,42岁,日课:写篆书五篇,印二方。
        创办的“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正式编制为国家事业单位,正式由山西省文化厅任命为所长。日课:读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是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赵明诚精考订,甚有卓见。
        篆刻作品入编《当代篆刻选》,篆刻《百寿印存》与小岛信子诗集一起由日本东京堂出版。是年由郑江豹先生介绍结识了中央党校副校长范若愚先生。范先生十分热爱书法艺术,曾为我专门做长诗并写横幅见赠。
        读清·安岐撰《墨缘汇观》四卷,续二卷。是书正编四卷,法书、名画各二卷。续编二卷,法书、名画各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迄明董其昌《书画双璧》小册等。轴画、卷册分卷记载。法书始自魏钟繇《荐季直表》,迄明董其昌书《苏玉局词》,及有法帖十数件,考订精确。纠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谬误多处。续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一百二十一种名品。是书可论证**古书画及鉴别知识,可视为书画鉴者的必读之书。
        1986年43岁,日课:创作篆书作品。临读李世民《晋祠铭碑》以熟其笔法与习性。
        开始了刻制唐太宗《晋祠铭》碑的工程,用新型材料科研、书法文字的研究和校刻的大型科研项目工程。三次校读《晋祠铭碑》碑文,及明拓清拓及今拓本之比对。3月,篆刻作品入展“当代篆刻邀请展”在西安展出。
        读清·吴升撰《大观录》二十卷,书、画各十卷。前九卷著录自魏迄明法书,并记字数、行数,均以时间前后为序。卷十为元明诗翰姓名,元明诸家小传。后十卷为自东晋至明之画,记所绘情状并加评论。兼及纸、绢、尺寸、装潢。是书评论精博,但考证未能深究。
        开始日读清黄汝成集释的《顾炎武日知录》是书共三十二卷,一千余条。是顾氏积三十余年所学之心得,曾自言“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亭林先生乃明末清初大贤,一生崇尚实学、博极古今,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可谓通儒之学,读之以富人生之学也。日后每日视空闲多寡而读之,深感古人做学态度之实,诚非今人可比也。核读《明实录》第一部。
        1987年,44岁,日课:临读颜真真《争坐位帖》、《祭侄稿》二帖。知此二帖之出没变化开宋代书家无量法门,然究其原委,仍自右军神韵使然也。
        是年,进行全国职称改革,评聘为副研究员,名字载入《中国印学年表》。再次赴福州寿山考察田黄及寿山石。写出《寿山石种分类》。读明屠隆《画笺》一卷有如赏鉴、似不似、看画法、品第画、粉本等凡26则,其中“似不似”言不能以“似不似”第其高远。可见古人早已言及绘画的似与不似,并非白石老的所首次提出也。读清·钱杜撰《松壶画忆》二卷。卷分上下,上卷论画凡六十五则,有作画环境、胸次,山石、屋宇、人物、点苔、设色等唐宋以来诸名家之画法及题跋、款识、用印等法。下卷钱氏所见名迹,凡九十七则。并详记其画布局、画法、笔墨、渊源及画家轶事,或录其题跋等。通读考据书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三十卷。扫叶山房本。鉴于《史记》从两汉到唐,由于辗转传钞,本身存在的问题非常复杂。文句不同,真譌舛杂,莫辩其实,司马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其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其引用了四百多种书籍来加以说明。读此书对提高阅读古书甚有裨益。核读《明实录》第二部。
        是年,郑林先生逝世,在太原双塔寺为其送葬,写金字蓝底的长挽联以示悲痛怀念。
        1988年,45岁,日课:日临傅青主书法轴,凡临三十轴。
        海南建省,遂赴海南考察。对傅山书法进行了临读和研究。读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1300多年的史实,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自郑林先生逝世后,山西省书协选举林鹏担任主席,林先生好读书,遂给协会理事以上者每人发《四书五经》一部、《通鉴纪事本末》一套、《文选》二册。此书乃配发而来,至少意在启发书法家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我第一次阅读古代政治类的书籍,读了这些史实颇长见识。读宋王应麟撰的《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涵芬楼排印),作为《汉书》十志之一的《汉书艺文志》,为班固撰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宋王应麟广征博引,遍考四部,细心求证,持论皆有根据,不妄下结论,撰成是书,开专事考补《汉志》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核读《明实录》第三部。
        1989年,46岁,日课:临读《居延汉简甲乙编上册》,该简旧称《流沙坠简》,汉代居延长城要塞古称“流沙泽”,王国维、罗振玉合著研究居延汉简的名著《流沙坠简》,即由此得名。古居延地区是驻军屯田之地。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是日常实用文书,该简在汉隶中属墨迹,与碑刻有着很大的区别,轻松、直率、随意、自如、流畅、如同今日写字。核读《明实录》第四部。
        赴南阳张涧苇处求证佛学理论。创作蝇头小楷《老子道经》二通。
        论文《郑林与书法艺术》发表于《山西政协报》后收入《郑林风范》一书。个人辞条入编《中国书法家大辞典》。完成了刻制唐太宗《晋祠铭》碑的研刻工程,收藏于山西省文物局。开始研读现代画家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之画凡500图。
        1990年,47岁,日课:创作蝇头小楷《老子道经》三通,临读《居延汉简甲乙编下册》(1980年版)。由于汉简的书写文字一般为书信、记事、公文,故信手写来,不拘形迹,可谓错落有致,随意挥洒。临时读写参半。核对隶书墨迹又校读《开通褒斜道石刻》据王昶《金石萃编》载石分三段,前段横宽一丈二寸,中段四尺五寸,后段五尺五寸,共百二十余字,分十六行,行五字、十一字不等,石在褒城北石门。此碑为东汉明帝永平六年的摩崖石刻。属无波磔而有篆字笔意的隶书,字形大小参差不齐,但天然古秀,错落有致,别有天趣,古意盎然。与汉简一大一小可成对比。核读《明实录》第五部。
        开始读古代古书画图目。首查读《汉书艺文志图目》各卷图目,散见于《神输图》(瑞应图)、《孔子徒人图法》(弟子图)、《孙武子兵法》(图九卷)《齐孙子》(图四卷)、《楚兵法》(图四卷)、《孙轸》(图二卷)、《伍子胥》(图一卷)等先秦古图(见《图书集成本》博物编·艺术典·画部)在太原崇善寺归依慈贵法师,日读《大悲咒》与十六小咒。为崇善寺写《弥陀经》一通及他处二通共写三通。研读现代画家黄宾虹、傅抱石之画凡200图。
        篆刻作品入选《现代印选》(陈寿荣、刘云鹤编著)
        1991年,48岁,日课:读《汉画像赞》五卷,(见《艺文类聚》本)有赞人、赞事、赞物者,有赞美、有批评者。读《古今画赞》(《艺文类聚》卷十二、卷十五)此乃补《晋书艺文志》卷四总集类录,赞评古今人物画像,现存《孙武赞》、《信陵君赞》、《汉高祖赞》、《汉明帝赞》《杨阜赞序》(缺赞)《班婕妤赞》、《明德马皇后赞》、《太常赵咨画赞》等八篇,上自春秋,下至晋初的史载人物之赞。核读《明实录》第六部。
        校读《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据王昶《金石萃编》载该碑为汉元初四年刻,碑高六尺九寸五分,宽二尺九寸,十行,行二十字,计百九十九字。盖取汉时元氏县有名山六座,三公塞为其一,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上。碑字结体方整,不篆不隶,带有扁形,称为缪篆。书法劲古,与开母少室诸篆刻石相类。研读现代画家李可染、李苦禅之画凡200图
        是年,调任海南省博物馆业务馆长。加入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
        1992年,49岁,日课:读《尔雅图赞》二卷。研读东晋顾恺之《论画·评画、摹写要法》二篇。(见《历代名画记》卷五)此篇为二节,一为评画、一为摹写要法,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提出了画各类人物的标准。摹写要法专写传移摹的技法,如方法、绢素、运笔等。张彦远释为“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知之得其要领矣。读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唐摹本)共九段,一文一图,图前有楷书箴文。读顾恺之《列女图》卷(宋摹本)所画人物体态古补而有神气、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本)山川树石古补而稚拙,以上三图所绘人物皆有勾线细劲有力,造形之外颇有神气的特点。核读《明实录》第七部。研读现代画家董寿平、王雪涛之画凡300图。
 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小楷作品入展中国佛教赴日书法展览,在日本展出。个人辞条入编《当代篆刻家大辞典》。是年,二胞兄元瑜逝世,非常悲痛;沙孟海先生逝世,非常悲痛。
        1993年,50岁,日课:读隋展子虔《游春图》卷,此图著录于《钤山堂书画记》、《珊瑚纲》、《墨缘汇观》、《清河书画舫》、《石渠宝笈续编》等古籍。此图描写春暖花开,人们游春踏青的自然景色。有人物、佛寺点缀,全画为重彩色勾勒,山石树木有勾无皴,但已见轻重缓急,顿挫变化;赋色以石青、石绿、大红、大白、大赭、赤金,富丽堂皇,和谐统一的春天景色。并有元冯子振、赵岩、明董其昌题记。读唐《报恩经变相图》、《药师净土变相图》及《树下说法图》等唐代图画。深一步了解唐代的绘风格。核读《明实录》第八部。
        书法篆刻作品入展“全国文博界书法篆刻艺术展”在西安展出。篆刻作品参加“全国毛泽东诗词篆刻”邀请展,并入编《毛泽东诗词印谱》。论著《定武兰亭石刻校探》、《定武兰亭校刻过程》参加“九三·全国文物修复学术研讨会”编入《文物修复与研究》一书。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联合颁发了“三十年修复文物工作者”证书(文物修复界最高荣证书。1993年书法作品获“国际现代书画”世界银奖。获“世界艺术名人” 证书。
        研读现代画家关山月、黎雄才之画凡300图。
        1994年,51岁,日课:读五代图画49幅,元款图30幅。五代为时虽短且地方割据,然画家辈出,其中关仝、董源、黄筌、周文矩、顾闳中,皆为巨匠,无论人物还是山水都开了北宋的繁荣局面。研读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立轴,此图虽绘大山深谷,山腰中楼观隐现,然蜿曲山路及桥上行旅之人来往不断,极富生活气息。较之唐代山水已臻成熟,有着鲜明的五代画风。与安岐《墨缘汇观》所载《寒山行旅图》核对一致 “山石轮廓落笔有粗有细断续之分加以水墨渍染,溪面桥梁茅屋野店杂以鸡犬驴 之属客旅往来宛然真,上押天历之宝朱文大玺。”可深信为关仝墨迹。核对研读胡瑰《卓歇图》卷,绘人物鞍 马的北方游牧民族生活;黄筌《写生珍禽图》卷画昆虫、鸟禽乌龟等;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卫贤《高士图》轴;巨然《溪山兰若图》轴等四十图均与著录一致。核读《明实录》第九部。
        任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海南珠崖印社副社长。篆刻作品入编《中国印谱·第一卷》书法作品入编“盛京杯书画篆刻艺术赴日展”获“佳作奖”。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篆刻艺术展览”,专著《徐徐斋印痕》由张颔先生作序,史树青先生题签,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事迹辞条收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岁末,在故宫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书画高级研讨班”期间认真观摹了故宫展出的“古代名画真品赝品对照展”,最后以免考试,由国家文物局颁发了专业上岗证书。
        研读现代画家潘天寿、陆俨少、王个移、朱屺詹、程十发之画凡500图。
        1995年,52岁,日课:临读《太原段帖》四卷凡61种傅山楷、行草书法,青主的“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的特色书风尽现其中。读北宋辽金山水、佛像、人物图画40图,元款图200幅。在北宋大约百六七十年间,画家最突出的有燕文贵、许道宁、李成、范宽、郭熙、王洗、李公麟、赵佶、张泽端等,山水有李成、关仝、范宽,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专列《论三家山水》,认为这三家“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故研究这三家大体能代表北宋时期的山水画的大概。研读李成《茂林远岫图》卷,此图无款,历来根据卷后拖尾的南宋向冰、元倪瓒、明张天骏三跋定为李成手迹。即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的《李营丘茂林远岫图》倪云林评其有浑然天趣者也。读其图卷,描绘夏日景色,峰峦叠翠,山石浑然,林木苍古,空濛清旷,径岸萦回,自然趣多。然就笔墨风格与特色而言,与燕文贵笔法相类,与营丘款的《晴峦萧寺图》也有一定区别,疑惑即为燕氏所画者。核读《明实录》第十部。
        研读张颔先生《张颔学术文集》中的《太原段帖释文指瑕》、《山西万荣出土错金鸟书戈铭文考释》等二十余篇,获益殊深。
        由山西省文物局下文聘为山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篆刻《百寿印存》作品入选纪念邓小平同志九十寿辰全国书画篆刻展,获特等奖。4月,个人辞条与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润格大全》。7月,篆书书法作品获“海南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金牌奖;9月,书法作品兰亭序神龙临本  入选“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作品” 国际银奖; 12月,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篆书作品获小篆书法作品在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中获特别等级奖”。 研读现代画家宋文治、亚明、钱松岩、魏紫熙、之画凡300图。
        1996年,53岁,日课:研读五代宋金辽花鸟画计30图。读黄居采《山鹧棘雀图》轴(二玄社复制本)。此图无款有徽庙题写《黄居采山鹧棘雀图》惟流传有绪公认的黄居采真迹。现藏台北故宫,此图代有仿品,1970年曾在太原小老高处见得一轴摹本,左上角缺一斜角,初疑从边景昭或林良画所改,仔细观察未有边林笔法生动,而仍属老黄筌面目,故知仍从老粉本所摹。此本较之黄筌画灵动,又有徽庙题字故信无疑。核读《明实录》第十一部。
        担任《海南文物地图册》编委会副主任。
        是年,评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职称,由海南省政府授于享受政府津贴的文物鉴定专家。论著《郑板桥款行书轴的修复与鉴定》发表于《收藏家》杂志总第二十期。 个人事迹辞条收编《世界当代书画艺术家大辞典》。汉篆对联作品入编《中国当代名联墨迹荟萃》。年初,崔耀南先生逝世,9月,陈兴邦先生逝世,使我失去两位恩师,非常悲痛。个人辞条与作品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为海口拍卖市场过目鉴定拍卖标的约一万五千件,假多真少,大多为赝品。研读现代画家赵少昂、杨善深、方楚雄之画凡300图。                                      
        1997年,54岁,日课:读范宽《溪山行旅图》轴,(二玄社复制本)在此图的右下方树丛下有“范宽”二字款,诗堂中有董其昌所题 “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观此图绘巍峨大山在全画正中,近景为岩石林木,有运货之商旅穿行  于溪涧旁山路上。山石全以抢笔抢出,高山顶上以浓淡墨点点之树丛密林,吻合于典籍所载。忆之1959年与叔祖在天津范明甫处看到的范宽《行旅图》相类,但较之彼图大出一圈,且笔法更加沈稳,不似彼图如同王石谷笔法流丽,且有明清气息。彼图则是王时敏根据《溪山行旅图》临出的《行旅图》的仿本。核读《明实录》第十二部。
        任命李元茂为海南省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鉴定海南省九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拍卖标的,年鉴定二万余件艺术品标的,百分之九十为赝品。担任海南省在类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个人事迹辞条收编《中国当代名人录》。研读现代画家吴湖帆、贺天健、方增先之画凡400图。             
        1998年,55岁,日课:读南宋山水、人物、风俗等画100幅,无款图100余幅。其中李、刘、马、夏及米友仁、李迪、李嵩、江参、梁楷、马麟、马和之、赵孟坚等最为突出。由于南宋社会的相对安定,给画家的创作带来了生机。李、刘、马、夏的艺术成就在继承北宋之后形成又一个高峰,且形成了最有时代特色的南宋院体画。研读李唐《万壑松风图》轴,画上署“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1124年)此图仍为北宋全景式构图,但已见有马远式的壁立远山。整个山岩峻石皆用大斧劈皴完成,可知是李唐晚年作品。可说是北宋山水画向南宋山水画过度的一个代表作。读米友仁《潇湘图》卷,为小米代表作作品,写三湘、九嶷山一带自然见景,画风及笔法界于其《云山得意图》卷与《潇湘奇观图》卷之间,为大写意水墨山水,均有乾隆长题。开后世没骨山水的画风,同时也形成一画类,凡后世画山水册页皆要有一幅米家山水,有元高房山承其画法与之绝类。核读《明实录》第十三部。
        主持海南省文物管理辨公室的工作,主持海南省公检法、海关缴没的文物鉴定工作。过目鉴定拍卖标的约一万五千件。第三次赴福州寿山考察田黄及寿山石,着手著《名石治印》一书。研读现代画家何海霞、刘文西、王西京之画凡300图。
        1999年,56岁,日课:研读元代山水、鞍马、佛事、竹石、梅花等文人画100幅,多为钱选、颜辉、刘贯道、李衍、赵孟頫、朱德润、高房山、任仁发、黄公望、吴镇、王蒙、倪赞、柯九思等二十几位的代表作品。元代的绘画风气与南宋不同,精巧的院体风格画退出了历史舞台,移情寄兴的文人画成为了主流。考其原因有二,一为皇室的尚好与需要及整个社会的需要。二是整个社会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及文人的境遇发生了变化而文人多隐居不仕而寄情艺术而造成。当时出现的“元曲”与“文人画”正是说明了这一点。读赵孟頫《鹊华秋**》卷,图子昂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所绘济南名胜鹊山与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几乎脱离了写实画法,以简练的笔墨,明丽的色彩完成了这幅山水图画,可以说这是一件开启文人画先河的画作,历史意义非常深远。赵孟頫的绘画作品,在民间几乎没有见到一件真品,只是仿的好坏而已。读故宫藏吴仲圭《古木竹石图》轴,绢本墨笔,画坡上枯木大石,墨竹横斜秀拔,水墨淋漓,自题五言诗一首,为有元一代文人画之代表作。
        日临《石鼓文先铎本》百余字,临两遍之后,创临三巨册。创作《老子玺释》印痕。
        由海南省文体厅下文件任李元茂为海南省博物馆名誉馆长。8月,作品入编《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书法卷》12月,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篆书作品选入《成语连环八百阵书法大典》第122阵,由金城出版社出版。
        为拍卖市场及民间、海关、公检法等机构过目鉴定艺术品及文物约五千件。研读现代画家林凤眠、石鲁、方济众之画凡300图。
        2000年,57岁, 日课,研读明代早、中、晚期的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名画凡100件。对明早期绘画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即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在政治上恢复汉人统治的时代的产物,绘画手法基本以恢复南宋的院体画为主流进行了研究,具体有代表性的戴进、李在、商喜等宫廷画家;对继承北宋董、巨及元四家为特色的顾琳、王绂、谢缙;以及以画墨竹见长,继承士大夫文人画的夏昶等代表了明早期的绘画脉络。读民间画家王履的华山图,边景昭的花鸟画。开始编著《古书画鉴定大系》。
        7月,篆刻作品收入《中国篆刻全集》(卷五),8月论著《从鉴定角度看篆印》发表于《西泠艺报》第178期。12月,论著《民间所见赵佶御笔款御鹰图的鉴定》选入《当代专家优秀论文集》。
        2001年,58岁,日课:研读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凡350件。
        是年主要以明中期以杜琼、周臣、沈周及文征明、唐寅、仇英等吴门画派画鉴定的研究。这几位画家的根基是两宋绘画,在北宋李成、郭熙,南宋马远、夏圭等画法的基楚上加以柔和出新,形成特有文静的江南园林风格的格调,各自成家,同时也开启了唐寅式的明代文人绘画的格调。研读了这个画派中的文嘉、陆治、文伯仁、钱谷等各领风骚的绘画气象。由于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达,书画艺术品的需求量太大,因而造假成风,甚至***作业的苏州片商品画。
        任海南省文物专家组成员;担任海南省艺术系列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同年由山西省文物局党级下文聘为山西省文物鉴定组顾问。5月,专著《名石治印》作为南海出版公司重点图书出版。8月,论著《詹砺群先生书法研究》作为《詹砺群先生书法集》后论文由南海出版社出版。论著《厚积薄发得真如》发表于《书与画》杂志第107期。12月,论著《古书画鉴定二则》入选《中华学人理论文献》。
        2002年,59岁,日课:研读明中期“院体派”、“浙派”的吕纪、吴伟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凡90件。在明中期这是历史时期中先有“浙派”,“院体派”后这两派与“吴门画派”并行。研究了吕纪华美工细的供奉宫廷画、吴伟创造了能反映市民阶层审美的雅俗共赏的“江夏派”绘画。在这个画派中有郭诩、张路、蒋崧、汪肇等,他们的画都别具特色。
        由海南省书画院下文聘为海南省书画院顾问。1月,论著《田黄石鉴定》发表《收藏家》第63期。论著《早年珂罗版彩印画的鉴定》发表于《书与画》第112期。论著《文征明绘画心鉴刍议》,入选《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3月,论著《论现代书法大家郑林》为《郑林书法集》后论文。4月,参加了省文联选送“中南五省书法展”、“全国首届兰亭奖”展稿件的评审工作。6月,参加了海关进行了其扣留物件的鉴定工作。7月份参加了省专家组为公安局鉴定徼没的文物;篆刻老子印入编《中国篆刻百家·李元茂卷》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篆刻中堂作品入展中国书法首届“兰亭奖”展,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 赴上海博物参加《历代名画展》开幕,反复观摹了参展名画。9月,参加 “海南省大学生书画展”评审;“海南省书画院双年展”评审及担任《海南省书画院作品集》编委具体编辑工作。10月,受省文管办委托,编写《古书画鉴定讲议》稿。在海南省开办的“全省文物鉴定培训班”中授课。11月参加了全省各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鉴定、定级。
        2003年,60岁,日课:研读从明中期的“吴门派”到晚期《华亭派》等各个画家徐谓、陈道复、莫是龙、宋旭等50件。  接受《篆刻》杂志的邀请,开办了《中国印石》论坛,论著《中国印石之冠—田黄石》发表于《篆刻》杂志03年第一期。篆书作品参加“海南省书画院2003作品收藏展” 作品获省精神产品奖。6月,论著《寿山水坑石》发表于《篆刻》杂志03年第二期上。7月论著《书法大家郑林》发表于《书画收藏》杂志第三期;创作篆刻作品《朋友》,发表于《荧屏金韵》并由中央电视台收藏。8月论著《通人通儒之路——书法家国学基础略论》,入选《海南学文集》论著《詹厉群先生书法研究》入选《海南学文集》并发表于《海南书画》创刊号。9月,加入西泠印社为社员。论著《寿山山坑石·上》发表于《篆刻》杂志03年第三期。10月,应邀为海南师院艺术系书法本科专业讲《篆刻技法》一学期的课。论著《书法大家郑林》发表于《书画收藏》杂志2003年第四期上。论著《从绘画材料鉴定书画的真伪》发表于10月17日《商旅报》。11月,赴杭州参加西泠印社百年大庆活动。作品《百年树人》参展于“西泠印社百年大展”,在杭州举行。应邀为浙江青田印石博物馆根据清韩锡胙《滑疑集》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而创作“松雪始取灯光”一印,出版《青田印石千秋誉百家印集》。12月,论文获“中国新思想学术成果”一等奖;篆刻艺术作品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山西日报》登有《篆刻才子李元茂》的报道;论文获“中国世纪英才业绩与论征集活动”二等奖。
        2004年,61岁,日课:行书《千字文》一通。研读明晚期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包括以赵左为首的,《苏松画派》、沈士充为首的《云间画派》三是以顾正谊及其子侄辈的《华亭画派》);以丁云鹏、郑重、李流芳的《新安派》、蓝英、子蓝孟、孙蓝深、蓝涛,学生有刘度、陈璇、冯湜等的《武林派》等、《嘉兴派》的项元汴、项圣谟、陈老莲、崔子忠、计200件。读张泰阶《宝绘录》二十卷,掌握记载的全部**伪作书画。惟论画部分论述精当。诸家题跋迹精。
        1月,被当选海南省书协第四届副主席。论著《寿山山坑石·下》发表于《篆刻》杂志04第一期。论著 《读孙家潭作品集有感》发表《书法报》;2004年1月16日《太原日报》作了题为《金石相期同此真——记篆刻家李元茂》的报道。3月,论著《寿山山坑石·下》发表于《篆刻》杂志2004年第一期。5月,论著《明邓廷宣款‘琼黎风俗图’鉴定刍议》发表于《文物世界》62期。专著《古书画仿制研究》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担任《海南书学文集》任编委。论著《通人通儒之路——书法家国学基础略论》和《詹厉群先生书法研究》入选了该书,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论著《黄秋园深山孤侣图鉴定实录》,发表于《海南书画》创刊号上。5月,论著《明邓廷宣款‘琼黎风俗图’鉴定刍议》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物天地》发表期。10月,赴杭州参加西泠印社学术会议。论著《谈古书画鉴定》发表于《西泠印社》第三期。12月,为海南七届书展刻印并写作品参展《海南第七届书法展》出版专辑发行。朱关田题《李元茂从艺五十年作品选》。
        2005年,62岁,获国务院特殊津文物鉴定专家称号。论著《会通和合 重在读书—漫谈书法篆刻家读书》载《西泠印社》总十二期。日课:研读清初追随董其昌的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绘画400图。清初六家的山水以写心为笔墨意趣进行创作,达到了时代的高峄,影响了后世三百年的山水绘画艺术。读清初以龚贤为首,以樊沂、高遇、陈卓、王概、叶欣、吴宏、邹喆、樊圻、高岑、查士标、梅清、郑蚊、戴本孝等人为中坚的《金陵画派》及 弘仁、 髡残、八大、石涛的《四僧》绘画300图。 将这三大画派的绘画特点、笔墨进行了较比与研究。读张颔先生《古币文编》一书。检读《清实录》咸丰朝实录。
        书法作品入选《道德经·第十五章》被选定刻入“道教第一碑林”,并出版《五体道德真经》。
        2006年,63岁,日课:研读以金农、李鱓、高翔、郑燮、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书画100件,研究了《扬州画派》兴起的原因,当时的扬州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没有地方观念和排外性,故文人画家都来扬州发展,这样很快成为了一座全国的商人文化中心。社会的需要使得扬州出现了一个新的画派。读晚清《海上画派》200图。晚清时代,文化的中心发展到了上海,画家云集,形成了《海派》,画家大约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胡公寿、蒲华、钱慧安、吴友如等百余人,形成了一支状观的绘画队伍。他们的画雅俗共赏,深受市民喜爱。但当时就有假画出现,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后天津的造假非常盛行,几乎将《海派》的假都造遍。  检读《清实录》同治朝实录。4月,作品收入《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收藏图鉴》,6月,任中国书法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
        专著《古书画仿制研究》获海南省社科三等奖,获政府奖金四千元。 10月,担任《海南现存碑碣匾铭额图志》专家组组长,为各博物馆、文管所的馆长、所长主讲了关于碑刻与拓本的知识课程。作品与个人辞条入编《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收藏图鉴》由科学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检读《清实录》光绪朝实录。       
        2007年,64岁,移居北京。
        4月参加《盛世收藏》录制。全年参加中国央视CCTV《鉴宝》栏目专家组多场关于书画及田黄石的录制,5月,担任“百年西泠·世纪经典·中国印·华南赛区(含港澳)”大型选活动评委。指导完成海南师院书法专业8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7月,担任“百年西泠·世纪经典·中国印·华北赛区大型选活动评委。8月,在广州玉鸣轩为市民进行鉴宝会。写贾文忠《来盘》全形拓的拔文。9月,应邀在鉴宝大讲堂讲书画鉴定,由鉴宝杂志出版光盘。
        篆书“金石见性,仓山有情”对联参加“情系仓山——当代名家邀请情展”出版专集。11月,由中国邮政局正式出版《中华文化名家美术作品精品邮票珍藏版·李元茂从艺五十年作品选》个性化邮票一组8枚及小型张。11月,应邀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学。12月,应赴国家画院讲学。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年鉴》,应邀出席在京机构组织的鉴宝活动。
        2008年,65岁,全年参加中国央视CCTV《鉴宝》栏目专家组的多场录制。1月,参加苏州鉴宝会。3月参加央视《寻宝》走近濮阳的活动专家组录制。写草篆《大学》手卷。4月,参加《寻宝》走进大同专家组的录制。写小楷《道德经》。5月参加央视《寻宝》走进邯郸专家组的录制。草篆作品参加青岛全国名家邀请展,并入专集。被聘为文化部文化发展市场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7月出席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在济南组织的鉴定会。8月,小篆自编 “建省 年成就辉煌政策好,八方赤子支援海南献青春。”对联参加海南建省二十周年书法邀请展。9月,参加央视《寻宝》走进梅州的专家组录制。参加央视《寻宝》走进萧山的专家组录制。题跋贾文忠兔年全形拓。10月,参加央视《寻宝》走进无锡的专家组录制。参加西泠印社105周年庆典。11月,为先师张颔先生89华诞庆寿。参加央视《寻宝》走进福州的专家组录制。参加河南卫视华豫之门专家组的录制。全年出席苏州、青岛、东营、保定、佛山、东莞等全国各地邀请的鉴定会多场。完成了《书画鉴定讲议》书稿。
        2009年,66岁,日写《千字文》一通。参加央视《经济与法辨辨辨》的录制。参加中国央视CCTV《鉴宝》栏目专家组的多场录制。4月,赴汉口鉴定《李公麟十六应真图卷》回京写出《鉴定跋文卷》。《鉴宝》杂志记者苏勇来采访《谈鉴定张大千画》。5月,《鉴宝》杂志记者苏勇来采访《宋徽宗画作的鉴定》。《鉴宝》杂志太原联络处、李元茂太原联络站成立,由次子李玮担任站长。6月,为中国书画家职称及润格申报中心题词。7月,为贾文忠虎年全型拓片题跋。9月,出席山东临沂鉴宝会。10月,再次与长子李璐一起赴寿山考察田黄石与寿山石,写出《怀念寿山的田黄石》一文发表。《山西日报》连载六个专版介绍李元茂的文章。由薛国喜、梁衡、贾文忠、韩石山、乔晓军等撰写。并由陈振濂、朱关田、童衍方、韩天衡、刘江、李刚田等六位先生为写出关于李元茂书法篆刻的评语。参加央视《寻宝》走进昆山的专家组录制。
        2010年,67岁,日写行书《弟子规》一通。1月,宣传书籍《走近李元茂》一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鉴宝》杂志苏勇来采访关于董其昌的书法鉴定,《鉴宝》杂志刊登了《李元茂详解董其昌书作鉴定》。在保定为收藏界讲书画鉴定课。书法作品参加了“首届宝岛名家作品展”(台湾岛与海南岛)。央视来家里录制了《销费主张》讲述了寿山石投资。4月,参加央视《鉴宝》专家的曲阜、济宁、太原、秦皇岛、深圳、芜湖、合肥、平顶山、威海、唐山、荣城鉴定会及北京多处的鉴宝会;6月参加“全国名家走进太原笔会”。 为山西晋祠名胜题写晋水亭联对“晋水龙门胜、文思迈谪仙”、 “环翠亭”亭匾额,题写贾文忠兔形尊全形拓跋文。为陈泽辉巨著《田黄文化》一书题词“田黄有志,山川增色”; 为《中国书画报》题诗并书法。10月,由山西省委范伟处长、太谷县委派干部陪同,与次子李玮、族侄李建军一行赴山西太谷县白燕村访问李氏家族的根源,考察了白燕遗址。并知白燕商时为箕国都城(箕城),白燕李姓传为殷商胥余之后,胥余封于箕,后世尊其为中华第一哲人,因早孔子数百年,人称天下第一子。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道之不得行,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周封“箕子朝鲜”,朝鲜李姓为大姓,衍传至今。故李姓之祖在白燕村由来已久,或言有未随箕子东行者,或言形势缓和而迁回原籍者也未可知,现白燕李姓可知者有两支,一支为箕子胥余之后、一支为尧帝理官皋陶之后,古理与李通,自老子之后即为姓李。  
        2011年,68岁,参加央视《鉴宝》专家应邀在济南、重庆、成都、太原、北京等地的鉴宝会。接受《鉴宝》杂志记者苏勇访谈王铎书,写出《王铎——书法中的战斗机》刊登《鉴宝》杂志。评审《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的作品。三月,组织并参加“著名金石、鉴定大家太原笔会”邀请了央视《鉴宝》专家与西泠印社名家出席。考察安徽千年古宣纸,决定今后使用该宣纸作为创作专用纸。为《田黄文化》一书作序。接受央视关于《清徐砖雕访谈》的录制。写《跋崔师书册》参加“西泠印社题跋小品展”题跋作品。签约东方水墨全国书画专卖店的销售。接受央视关于“专卖加典当的新时代新形式” 访谈。出席了绍兴、江都、包头、成都等专卖店的起动笔会。论文《琼黎风俗图鉴》选入《海南省博物馆论文集》。书法作品参加《和平颂》全国书画展。刘少奇故居刻碑题写书法。简介与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史》(文物出版社),《李元茂书法集》(文物出版社)、《北京地图》、《北京人手册》,出版《东方之子·著名鉴定家李元茂书法集》。参加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的4场录制。是年,大姐元琳年九一岁逝世,很悲痛。
        2012年,69岁,1月,收纳任建国君为入室弟子。因看重其能三十余勤学苦练,成绩卓著,从不参加任何协会与展览,诚为可造之才,鼓励其树立远大志向,为传承祖国书法艺术奋斗终生。壬辰正月在原籍山西太原清徐县委的支持下在县美术馆设“李元茂清徐工作室”并举行了首届书法及图片展览,召收访问学者,培训书法指导教师。工作室由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题写牌匾。应邀回归祖籍太谷白燕(古箕城)看望家乡父老,受到全村村民的热烈欢迎,与家乡父老坐谈了打造箕城的大事,并赠与白燕村四幅书法作品。修订李氏家族的家谱。3月赴山东淄博参加鉴宝会。4月应邀参加姚奠中学术思想研讨会。6月书法作品选入“十八大和谐纪念邮票”出版。7月赴太原参加大型鉴宝活动。8月被央视探索之野《绝对甄宝》栏目聘为鉴定专家。赴郑州录制华豫之门的鉴宝节目。

相册
共有200幅作品
快速索引
分类:
全部
李元茂光盘
李元茂光盘
中国印·华南赛区
中国印·华南赛区
在易明书画院研讨
在易明书画院研讨
在张颔先生九十寿辰
在张颔先生九十寿辰
张颔李元茂任建国合影
张颔李元茂任建国合影
张颔先生九十寿展
张颔先生九十寿展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1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